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2月27日在長沙市岳麓區第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區長蔡鋒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2021年,全區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筑牢“穩”的基底,保持“進”的態勢,把握“高”的要求,展現“新”的作為,矢志推進“五城同建”,實現“十四五”精彩開局。

(一)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聚力引項目、強主體、穩投資、擴消費、促開放,財政管理成效、高質量發展質效分別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

經濟發展態勢喜人。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00億元,同比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邁上千億元臺階,同比增長9.3%,總量居全市中心城區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67.5億元,同比增長22.7%,全口徑稅收達173億元,稅收規模居全?。▍^縣市)前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35.2億元,同比增長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14.9億元,同比增長12.3%。

市場主體量質齊升。提效招商引資。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3個、“三類500強”企業15家。服務萬眾創業。新增市場主體超3萬戶,其中企業1.58萬家,新增企業總量領跑全市。助力企業發展。開展“個轉企、企升規、規改股、股上市”行動,新增納稅千萬元以上長效稅源37戶、“四上”企業123家、高新技術企業151家,總數分別達209戶、591家、345家。達嘉維康成功上市,實現本土培育上市企業“零的突破”,區內上市企業達3家。

增長動能強勁發力。征地拆遷高效推進。完成鉻鹽廠生活區、谷山藕塘等30個項目征拆騰地,拓延戰略空間8000余畝。建設實量穩步增長。市級重大新建項目全部開工,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等41個項目建成達效,完成投資373.9億元。消費市場持續升溫。宜家薈聚、世茂希爾頓投入運營,王府井等商業綜合體革新消費場景,陽光100鳳凰街獲評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對外貿易逆勢上揚。高效暢通國際循環通道,精準服務麓山國貿等外貿平臺發展,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7%。

(二)產業發展釋放新氣象。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呈現出創新潮涌、平臺崛起、品牌唱響的繁榮氣象。

科技創新突破驅進。平臺支撐更強。新增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10家,省級以上研發及服務平臺總量居全?。▍^縣市)首位。轉化保障更強。全省唯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股權融資服務平臺、中國技術交易所成果轉化平臺成功落戶,原始創新與成果落地有序銜接,完成技術交易合同2193件、實現成交額46.4億元。主體實力更強。駐區科研單位和高校新取得國家級科技創新獎勵5項、省級獎勵89項,兩院院士增至33人。全區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338家,賽恩斯、天云軟件獲評省級以上“小巨人”企業。

平臺建設昂首邁進。特色園區行穩致遠。建設“五好”園區,新引進檢驗檢測關聯企業35家、人工智能關聯企業43家,東山灣國際新城啟動建設。金融中心拔節生長。新引進金融及配套機構115家,湘江基金小鎮累計進駐機構380家,實現金融業稅收55.5億元,占全區稅收比重達32%。商務樓宇集聚充能。新引進樓宇企業650家,其中區域總部企業30家,湘江財富金融中心、中盈廣場躋身稅收過億元樓宇。

文旅融合縱深推進。豐富以文促旅內涵。提質景區管理服務,完成新民學會舊址、肖勁光故居修繕保護,《古塘灣1930》紅色話劇廣獲好評。夯實以旅興文基礎。“三館一園一中心”成為“長紅景點”,湘江歡樂城游人如織,全要素文旅產業鏈健全完善。塑造文旅互促格局。開展“百年風華·青春岳麓”等十大文旅活動,打通城鄉旅游要素聯動通道,高品質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

(三)城鄉格局實現新變化。堅持統籌協調,全力促推鄉村振興,城鄉發展活力全面迸發。

城市建設有力度。提升暢行程度。麓景路隧道投入使用,觀沙路等5條骨干道路建成通車,打通彩虹路等瓶頸路6條。完善功能配套。5G信號覆蓋率位居全?。▍^縣市)首位。區域日供應電量達180萬千伏安。新增公共停車位7029個。推進城市更新。高標準實施觀沙嶺城市單元、新湘雅健康城城市更新,麓山國際二小、谷岳路加快建設,湘雅三醫院周邊環境煥然一新。

融城發展有速度。產業深度融合。率先全市開展園區“一體三互”合作,舉辦金企對接活動6場,融城科技小鎮加快建設,“紅楓計劃”惠及融城科創項目70個。設施加快互聯。暮坪湘江特大橋、通航小鎮建設推進順利,完善瀟湘大道南延線、潭州大道配套設施,內聯外暢交通格局加速成型。服務跨域共享。與湘潭雨湖區開展司法行政領域全方位合作,共建教育網絡研修共同體,開設政務服務“跨域通辦”線上線下專區,改革紅利加快釋放。

鄉村振興有溫度。都市農業蓬勃發展。培育龍溪湖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新增市級示范合作社3家,8個農產品獲得“兩品一標”認證,集體經濟年收入100萬元以上強村達24個。鄉村建設全面推進。打造靳江河水文化長廊,完成新華、玉華水庫除險加固,獲評省級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區。提質通村通組公路100公里,改造龍洞橋等危橋3座,新增農村自來水用戶2000戶,新建“雪亮工程”安防監控點1750個。美麗鄉村擴面提標。深入開展農村“五治”,創建市級美麗宜居村莊43個。

(四)宜居新城展示新風貌。堅持“兩山”理念,狠抓薄弱環節,加強整改提升,打造宜居宜業新城。

實施污染防治。守護一片藍天。強化“六控十嚴禁”,加強大氣污染防治信息化監測與管控,實行工地揚塵污染分級、分環節治理,全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07天、優良率84.1%。守護一泓碧水。壓實“河湖長”責任,實施龍王港流域綜合治理、“一獄三所”管網改造等治污項目,全區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守護一方凈土。長效管控土壤環境風險,修復受損山體,治理鉻鹽廠污染土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超91%。

推進管理提標。強化日常管理。“百日奮戰·靚麗河西”整治行動成效明顯,打造“潔凈街區”示范道路26條,垃圾分類成為全市示范。強化品質提升。開展“園林綠化品質提升年”活動,精心實施湘江西岸亮化工程,推進“一環一帶三縱六橫一城”全要素空間提質,城區面貌更加靚麗。強化執法規范。加強城市界面梳理和建筑立面管理,拆除違法建設5萬平方米,城市形象整潔有序。

提升應急水平。增強防澇能力。整治內澇易漬點28處,疏浚地下管網289千米,推進南園路、咸嘉湖等區域雨污分流改造。增強安全韌性。全省首個“六級聯動”應急指揮中心投入使用,區中心消防站即將駐隊執勤,健全區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增強安全保障。開展“安全生產百日大會戰”,杜絕較大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獲評全省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先進單位、年度全省唯一安全發展工作示范區(縣)。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成效顯著。加強疫情防控,應急能力得到檢閱和提升。

(五)民生保障取得新進步。全心全意改善民生福祉,高質量發展紅利不斷釋放。

公共服務升級。新改建中小學校7所,新增學位1.1萬個,新建、改轉公辦幼兒園25家,新增園位1萬余個,岳麓教育更加優質均衡。區公衛中心投入運行,建立醫療聯合體54個。區社會福利中心(養老中心)正式運行,新增基層綜合養老服務中心4家,提質改造市級兒童之家5家,多層次撫幼養老體系加快建立。區圖書館、文化館順利開館,獲評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建設優秀單位。

社會保障提檔。新增城鎮就業8827人。農村低保、特困人員享受一站式結算服務。開展養老保險待遇核查“回頭看”,養老保險基金安全運行。堅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健全多層次、多類別住房保障體系。弘揚雙擁傳統,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提升軍人尊崇感。強化醫療保障,推進大病醫療保險異地結算,人民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

基層治理創優。加大社會綜合治理力度,連續15年獲評全省平安區。穩妥化解信訪積案,獲評全省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強化市民熱線工單和網格內民生問題辦理,解決群眾身邊問題8.4萬余個。完成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測評驗收,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劉習明等先進典型。深化法治岳麓建設,崇法守法氛圍持續濃厚。

(六)自身建設邁出新步伐。堅持用忠誠書寫使命擔當,以實干共建現代化新岳麓,不斷提升政府服務效率,持續鞏固廉政防線,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1件、政協提案94件,見面率、辦復率均達100%。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審查政府規范性文件5件、政府合同33件,政府決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

提升服務效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率先全省推出“零收費+上門辦”服務,群眾和企業辦事更加便捷。開展“四為”行動,推動政務服務、惠企政策直達市場主體。數字政府建設成效明顯,智慧岳麓大數據管理平臺服務功能更加豐富。

強化作風建設。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錘煉干部務實擔當作風、創新創業能力,拼搏進取姿態全面彰顯。強化全面從嚴治黨,聚焦政府采購、項目招標、工程建設等敏感領域,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問題,勁吹清風正氣。

?各位代表,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產業鏈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科創生態有待進一步優化,科研成果就地轉化仍需加力;生態環境保護常態化水平仍需提升;城市建管有待升級,智慧城市建設仍需作更多探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仍需精準破題;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發展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還有差距,改善民生服務仍需下更大氣力。對于以上問題,我們將統籌發展與安全,務實加以解決。

二、2022年工作重點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抓好全年工作意義非凡、至關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聚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全面落實強省會戰略,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促進共同富裕,著力擴大改革開放,著力提升治理水平,堅決貫徹“一打造三當好”工作要求,矢志推進“五城同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岳麓。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市定目標以內,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著力提能級,優化現代產業體系。開展產業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推動創新名城與產業強城互促互進。

培強科創產業。促進企業創新。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量質齊升”行動,服務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400家、高新技術企業140家。攻關前沿技術。加強區校聯動發展,配合推進大科學裝置落戶岳麓,服務湘江西岸科創走廊建設,服務院士領銜項目轉化,實現技術交易合同成交額50億元以上。優化科創生態。建立創新發展聯盟機制,探索成立創新創業種子基金、知識產權質押風補基金,高標準舉辦雙創賽事,積極創建全國版權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區建設試點區。

壯大特色產業。發展檢驗檢測產業。建設精密儀器儀表特色產業園,服務標桿企業發展,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精準招商,新增關聯企業30家以上、實現產值80億元以上。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鞏固應用場景優勢,集聚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先進傳感器研發與生產基地,新增關聯企業50家以上、實現產值20億元以上。發展先進制造業。精準布局半導體、“北斗+、+北斗”等產業,力爭在智能制造、類腦智能、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產業新賽道上取得突破,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軟件與信息技術產業。加力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加強數據資源的依法保護與共享,加快壯大“大智移云”相關產業,打造高水平軟件與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育優主導產業。推動金融聚能。提質擴容湖南金融中心,豐富“傳統金融+基金+金融科技+配套機構”發展內涵,新增金融機構80家以上。深化文旅融合。著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發展“旅游+”“文化+”產業,推進蓮花文旅小鎮開發,提質景區管理,優化全區文旅融合發展規劃,彰顯岳麓文旅特色。升級商貿服務。拓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等消費,布局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場景,實現限上社零增長超9%。

(二)著力強開放,激發區域發展活力。積極構建互聯互通、共融共生的發展格局,著力提升開放新城廣域影響力。

推動一體聯動。夯實融城基礎。助力暮坪湘江特大橋、長株潭城際軌道西環線一期工程等基礎設施完善,不斷夯實融城發展基礎。發展融城產業。深化園區“一體三互”合作,發揮金融中心帶動作用,賦能長株潭優勢產業鏈、中小微企業發展。共享融城成果。對接株洲、湘潭,打通數據壁壘,擴大教育、醫療、政務服務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實現更多事項“跨域通辦”。

壯大市場主體。優化政務服務。豐富“上門辦”“幫代辦”套餐,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落實水電氣網外線報裝零成本服務。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助力企業發展。開展“紓困增效”行動,全年新增企業1.58萬家、“四上”企業150家以上,培育本土上市企業1家以上、稅收過億元樓宇2棟。落實惠企政策。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進減稅降費。

擴大開放視野。融入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粵港澳大灣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重大戰略,著力聚要素、強功能,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新增樓宇企業650家以上,其中區域總部企業30家以上。發展新貿易。深度鏈接湖南自貿試驗區發展,培育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業態,深化對非經貿合作,新增“三類500強”企業15家以上,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展示新形象。高水平保障湖南-非洲企業合作中心發展,高品質打造洋湖海歸小鎮、國際社區,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

(三)著力優品質,塑造岳麓大美形象。以工匠精神建設、繡花功夫管理,奮力建設更具美譽度的生態靚城。

打造集約高效生產空間。推進征地拆遷。聚焦岳麓高新區、大科城、坪塘等重點區域,推進大王山南片區等項目征拆,全年騰地1萬畝以上,騰挪更多戰略空間。完善基礎配套。服務地鐵6號線運營,拉通長望路西延線等骨干道路12條,推進青山路、雙塘路南段等道路建設,進一步完善交通路網。提升承載能力。實施新一輪智慧電網“630攻堅”,積極推廣風能、太陽能發電,進一步提升居民用電“迎峰保供”能力。穩步實施地下管網改造,開展“雙碳”示范區創建,加快新型智慧示范城市建設。

打造宜居舒爽生活空間。優化常態管控。堅持日常管控和集中整治相結合,緊盯違法建設、臟亂差等城市“頑疾”,全面提升市政、環衛、園林維護水平。改善人居品質。堅持“四精五有”標準,全面實施小區治理和既有小區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提質老舊小區40個,深入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打造精美街巷128條。加快城市更新。推進觀沙嶺城市單元、新湘雅健康城城市更新,促進麓山國際二小秋季開學,實施湘雅制藥廠、冷柜廠等地塊開發,提質湘雅醫學院周邊環境。

打造山清水秀生態空間。守護藍天白云。強化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防控,加強重污染天氣污染防治,確??諝鈨灹悸蔬_82%以上。涵養碧波綠水。實施羅家湖泵站改造,加快趙洲港片區、靳江河排口管網改造,確?!耙唤瓋珊印彼|穩定達標。呵護青山沃土。完成國土綠化試點任務449畝,嚴控農村面源污染,加強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保障土壤安全。

(四)著力促融合,加快鄉村全面振興。促城鄉協調聯動,助鄉村振興崛起,著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振興示范區。

發展都市農業。培強市場主體。新增示范農民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3家,新增“兩品一標”農產品9個,厚植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提升產出效益。開展“企業興村”行動,做好“農業+”“林業+”文章,強化與文旅、農業機械等產業深度對接,新增市級農業示范基地2個。優化要素供給。引導能人回鄉、市民下鄉、鄉賢助鄉、企業興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服務“三農”力度,提升都市農業發展質效。

優化農村環境。強化規劃編制。堅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科學編制6個省級試點村、23個非試點村國土空間規劃。完善設施布局。提質通村通組公路40公里以上,完成八家橋等4座危橋改造,完善農村物流網絡,加快水、電、路、氣、訊、廣電、物流“七張網”升級。深化農村“五治”。加強農民建房管理,提升農村垃圾分類實效,動態實現農村戶廁無害化改造全覆蓋,打造坪塘白泉村等小微水體管護示范片區,弘揚美好鄉風,創建市級美麗宜居村莊40個以上。

改善農民生活。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賺。拓寬增收渠道。盤活區域資源要素,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年收入100萬元以上強村達29個、占比60%以上。加強基礎保障。強化村民社會保障,推動農村危房改造動態清零,保護農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著力惠民生,提高群眾幸福指數。堅持人民至上,傳遞和諧美城民生溫度。

完善社會保障。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打通供需通道,全年新增城鎮就業7900人以上。聚力全齡友好型城市建設,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大“一老一小”專業服務人才引培力度,新建基層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6家,提質市級兒童之家5家。堅持“房住不炒”,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保持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切實兜住民生底線。

發展社會事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規范校外培訓,均衡推進智慧教育試點,建成中小學校6所、公辦幼兒園7家,新增學位1.3萬個、園位2000個。新建提質岳麓、銀盆嶺、望月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升基層醫療水平。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筑牢疫情常態化防控基礎。做好新時代以文化人工作,拓展文體設施覆蓋面,創建更高水準文明典范城市。

優化社會治理。深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岳麓。加強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強化隱患排查整治,加強基礎能力建設,鞏固全省安全發展工作示范區(縣)創建成效。防范和化解信訪問題,創建“三無”街鎮和社區(村)。優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推進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提升雙擁工作水準。

三、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保持開明開放的胸懷、拿出敢想敢干的擔當、彰顯善作善成的智慧、砥礪親民惠民的初心、錘煉清正清廉的作風,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依法行政規范。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切實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確保政府權力始終在正確軌道上運行。

務實勤政敢擔當。大力倡導真抓實干、事不避難、知責擔當的實干之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實,推動數字信息技術與政府治理深度融合。

為民施政辦實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真情解決群眾、企業和基層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提升網格內民生問題和熱線工單辦理質量。進一步為基層減負松綁,激勵干部崇尚實干、勤勉敬業,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清廉從政葆本色。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嚴格預算績效管理,壓減“三公”經費,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企業的“寬日子”、群眾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藍圖已經繪就,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堅決貫徹“一打造三當好”工作要求,矢志推進“五城同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岳麓,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
最新久九九久视频精品免费观看